聯合流程分選褐鐵礦
1)強磁選-正浮選流程
強磁選-正浮選工藝流程主要應用于江西新余鐵坑鐵礦,該礦從20世紀50年代就進行開采,開始采用的工藝為重選流程和單浮選流程,產品質量不高,經過許多學者的不斷改進,現已得到了比較好的生產指標,鐵坑褐鐵礦是由矽卡巖含鐵硫化物和硅化灰巖含鐵硫化物經過后期氧化作用及其它因素疊加而成的,礦床成因類型為含磁鐵礦、黃鐵礦和矽卡巖、硅化灰巖褐鐵礦礦床,平均地質含鐵口位38.7%,礦石主要由褐鐵礦和石英組成,金屬礦物除褐鐵礦外,還有少量赤鐵礦、磁鐵礦等,非金屬礦物主要為石英,其次還有高嶺土、絹云母等粘土類礦物,鐵坑褐鐵礦主要由矽卡巖型褐鐵礦和高硅型褐鐵礦組成。1993年采用強磁-正浮選流程,選礦回收率65%左右,總精礦Fe50.6%左右,含硅14%以上,產品質量不能滿足要求,故該工藝不符合現代化生產的要求。
2)強磁選-反浮選流程
強磁選-反浮選流程是先采用強磁磁選機進行粗選,由于強磁磁選機的性能特點,精礦產品會夾帶大量的磁性礦物,該磁性產品會直接影響產品的精礦品位,若再次利用強磁選精選,則精礦的回收率會降低,該工藝利用較多的則是雙立環動高梯度磁選機。若褐鐵礦主要金屬礦物為褐鐵礦,其次為赤鐵礦,少量黃鐵礦、錳礦物和磁鐵礦;脈石礦物以石英、黑云母和方解石為主,礦樣全鐵品位為41.85%,其中有害元素硫、磷含量分別為0.29%和0.166%,燒失量為10.31%,赤、褐鐵礦中的鐵占到礦樣全鐵含量的99.45%,磁鐵礦中的鐵僅占全鐵的0.12%,碳酸鐵、硫化鐵和硅酸鐵在礦樣中也有少量分布。北京科技大學針對該礦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經過強磁、一次粗選、一次精選、二次掃選、精選尾礦和掃選精礦浮選后最終可得到精礦品位為54.04%、回收率為67.03%的鐵精礦。
3)磁鐵焙燒-弱磁選流程
磁化焙燒-弱磁選流程是選礦比較經典的選礦流程,該流程中利用C、H2或者CO把Fe2O3還原成Fe3O4,后經過弱磁選把其中的磁鐵礦進行回收的過程。該過程重點在于還原劑及還原溫度,還原劑太少,則反應不充分還原,溫度太高則容易出現硅酸鹽鐵,影響產品質量。
4)其他選礦流程
褐鐵礦除了上述選礦方法之外,還有不少學者對褐鐵礦采取了風選和磁化焙燒技術。
來源:西安礦源有色冶金研究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聯系方式:services@kjzj.com